2014年(含)以前文章, 由於部分文章照片鏈結出問題而無法顯示, 會持續修正,2017-2019 年後文章大致上完成. 文章標題如有 [XXX] 等用中括弧分類, 表示此文章已整理完成,照片可正常顯示. 另外, 文章中照片可以點擊, 會有大圖顯示。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亞拓 450 Pro V2 十三道改裝工法
在飛了一年的 450 Sport, 累積下來的經驗, 我才覺得抓的住 450 Pro. 而這一年 Pro 也從平衡翼版外再出了無平衡翼及V2版. 個人覺得它已是很成熟的機型,也是練功的好幫手.而在組裝時,也做了些改裝及強化.
1、全機螺絲換裝芳致杯頭螺絲
M2.5x6mm, 33支:
側板:24支(取代原M2.5x5mm)
底板:1支(底板下方中間那支)
金屬尾伺服固定座:4支 (用來固定520伺服器)
馬達: 2支
水平尾翼固定環側向: 2支
M2.5x8mm 10支:
金屬尾伺服固定座:4支 (用來固定金屬座在側板上用)
底板鎖腳架固定座側邊前左右4支 (不含尾管支持架固定座)
M2.5x10mm 4支
尾管支撐組固定座: 2支,
底板/腳架:2支(即底板上把腳架含底板固定的前後二支)
M2x6mm 6支:
CCPM伺服固定 6支
橫軸螺絲 2支
全機螺絲更換的考量.
全機都換只是保險, 因為 450 Sport . Pro 都是用 半圓頭.萬一滑了, 當你切一字槽沒有使力點可以轉開.杯頭的強度會半圓頭強多.這只是我個人習慣, 另外加上紅色墊圈也因我是視覺系動物啊..XD
不 過在 550 以上機型, 螺絲是不可以隨便換的.像動力部分,馬達座,主軸固定座是軸套螺絲,換了不能確保定位在孔位中間 .只能換強化部分.像 600 的尾管固定座, 原 M3 12mm, 我換為M3 14mm.而 600 橫軸原是 M4 12mm, 600 橫軸下刀夠深, 我換為 M4 14mm. 純粹是我太龜毛...
另外像 600級以上 的 610,650 鎖舵片螺絲,它是十字, 建議換六角杯頭.不然過約十個月以上,它十字螺絲材質太軟..會輕轉就崩了,不是滑了喔.因為也 有朋友是斷在裡面..天啊..當場那伺服齒就要換,看太多..所以習慣組機..會評估..450 級就全換.550 級以上換強化部分.
像 450 級的橫軸螺絲,亞拓的就稍為軟一點.我換芳致剛性及韌度都適中.也不能亂換. 不過電直是深具個人色彩的興趣..每人玩法不同,考量不同.都對啦..只是很多人不了." 螺絲不是靠用力鎖緊的,而是用螺絲膠加適當力道上緊" 這句話..加上工具精度..亞拓的螺絲OK. 但你用一支精度不夠的起子去轉,照滑不誤..
2、全機上信天翁墊片 M2.5 x36
3、尾伺服固定座換金屬件.HS45132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及對伺服動作產生的扭力有更好的抗扭力.
4、Castle Phoenix ICE 50A 電變. 採定速飛行.
Normal : 2600 RPM
ST1 : 2850 RPM
ST2 : 3100 RPM
450 MX 馬達改4.0金插提高電流傳輸效率.
5、垂直尾翼固定座換金屬件.H45131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
6、尾旋翼控制軸承套換換金屬件. H45130,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
7、尾旋翼L臂換金屬件. HS1295, 減少長期使用下可能產生的虛位並提高剛性
8、尾旋翼更換3K碳尾. HS1132,
3K碳尾較硬,不易變形.這付碳尾也是從450 Sport 一直用到現在已一年多了,依然頭好壯壯.
9、十字盤導桿座更換為金屬製品 H45133
因為AILE,Pitch二伺服器會沿著尾管固定座及升降導桿座的間隙出來再接上陀螺儀,所以在金屬升降導桿座底部貼上電氣膠帶並延伸至陀螺儀底部,以防電線磨損。
10、橫軸墊圈換DFC鐵氟龍墊圈H45167,
照片中左方為 DFC墊圈. 雖我沒改DFC旋翼頭.但加了DFC墊圈反應也較為直接.
11、機頭頭固定環改金屬件, 提高耐用度.
12.、主齒、尾驅主齒、前後傘齒上油, 延長齒輪壽命.
13、陀螺儀採用 mini VBar Blueline 5.3 Pro.
這陣子飛下來的心得是穩定好飛,沒有多餘的動作.讓直昇機的反應都在你掌控之中.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這二篇.
Align 450 Pro 換裝 Mikado mini-VBar Blueline Pro 此篇主要為走線及基本飛行設定.
700E DFC HV 換裝 Mikado Virtual Flybar Silverline 5.3 Pro, 此篇除走線,基本設定外也會持續更新 VBar 設定心得.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直昇機][VBar]mini VBar Blueline 5.3 Pro 試機調整-控曲線線性度調整測試 (450)
9/28/2012
今天VBar做了下列調整,450動作更犀利!要快就快要慢就慢。
1.風格由80->85,也就是中等往精準偏十單位
2、尾舵感度再提高10%.
Normal:65%->75%
ST1:60%->65%
ST2:55%->63%
3、尾舵煞車AB力道由20->23
4、VBar 內建EXP:0
5、控EXP由30->10. 中立感附近手感更明確、精準。
想 法是在維持循環的線性度為前提下調整。所以我把風格參數由中等往精準偏10單位(原80調85),光風格調高5單位,手感就明不同. @@". 這時原來的控EXP20已覺變鈍而不明確。所以把EXP由30、20、一路調到10,才覺機子中立點附近手感變明確。而VBar內預設的EXP15%已取 消,改由控來調。
接下來EXP會調為0, 如手感Ok,則會再提高敏捷度(滾轉率)由85->90~100。這樣在保持線性度下儘量提高滾轉率,再用風格穩定機體特性。
而原本在IDLE2,3100轉定速、+-12度上下拉時,在正負P反拉會有點跑掉的尾巴,在尾舵感度提高10%,左右煞車力道由20->23後,就鎖的穩穩。
剛電池全充飽了,明早再用下列方式試機,
1、DR/EXPO:100/0保持訊號線性度。
2、VBar 風格偏精準維持操控穩定度。
3、VBar 敏捷度(滾轉率)調整靈活度。
9/29/2012
今早試VBar EXPO:0, 控EXPO:0,利用風格標準偏精準10單位。OMG,天啊,穩定中帶利度的手感,不管是中立點附近,還是其他段的解析度都夠但又反應快速。而慢速移動時解析度夠又穩定,太讚啦!
目前 mini VBar Blueline 5.3 Pro 的設定
風格:85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60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10%, ST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75, ST1:65, ST1:63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3
停止增益B:23
指數(EXP): VBar 0%, 控 : Normal : 40%, ST1,ST2 : 3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0
控制回路 30 30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直昇機][VBar] Align 450 Pro 換裝 Mikado mini-VBar Blueline Pro
在700換裝VBar Sliverline 後徹底中毒, 所以450 Pro 也難逃慘遭毒手的命運.
Mini-VBar 在接線上因為體積縮小的關係. 接收過來的 AILE, ELEV, RUDD 訊號是用共用訊號線接在 RX-A 通道上.此通道注意不可帶 BEC 電力. 但問題在於官方的手冊上 (如下圖) 並沒有說明那一個應接那個訊號,官方網站線上手冊也沒寫.在跟台灣代理商求證後,終於把接的方式弄清楚了.
RX-A 通道在下圖中是中間右方的接腳最右邊. V 字LOGO 朝上.此通道有三支接腳, 由上而下是 AILE, ELEV, RUDD. 如果搭配訊號線的顏色則是
咖啡色/黑色 接 AILE
紅色 接 ELEV
黃色/ 白色 接 RUDD.
同時我也建議代理商能放張說明小紙條在盒裡, 這樣會讓使用者更清楚.
PS: 其實這接法跟泰式黃殼一樣.但泰式有寫手冊加註說明.而VBar 台灣代理商只是賣.也沒再加註說明,這反而讓使用者困擾.
450 Pro 佈線
已昇Pro,並完成校正。同時內建 EXPO取消,改由控設定。以及尾舵對集體、循環螺距補償之零度螺距校正。V-Bar 如果沒昇Pro,則中立點的集體螺距必須為0度,不然尾舵對螺距補償會失準。在Pro除可校正外也可分別設定對集體、循環補償的力道。
在線路配置部分,為了平衡 Castle Phoneix ICE50A 電變, 訊號線及接收都安排在另一邊.
因為接收為 JR-RG831, 受限於V-Bar附的訊號線長度.原本想安放在主齒盤下方的接收則改為直立在主齒右方的空間,採魔鬼氈加魔術束帶固定.而天線一採垂直向上,一採橫過後腳架下方.而RA01T的隱藏式天線則水平擺置,形成 XYZ主體接收平面.
因為miniVBar比3GX略寬,所以放不進機肚內。所以只能放升降導桿座,而我外接831接收,訊號線長度影響了接收的位置。而我馬達金插改4.0mm,所以機肚內是三支4.0mm金插。
未來VBar會支援DMSS解碼,屆時再把馬達金插改回3.0,置入機腹應會簡潔很多。
在mini-VBar及RG831接線端均貼上電氣膠帶,以防空中震動而使訊號線脫落而失控。
用電氣膠帶的考量是,只要定時更換巡查,要撕下來也方便.如有殘膠用酒精擦拭即可.
2012/09/17 福德首航試機
今天中午首次試機. OMG..自旋只能用讚讚讚形容.無論快慢....都不會倒.以下是VBar Pro 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8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60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ST2: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60, ST1:56, ST1:52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0
停止增益B:20
指數(EXP): VBar 0%, 控 : Normal : 40%, ST1,ST2 : 3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0
控制回路 30 30
註: ICE50A 也是裝側邊..這次換 VBar 只是把3GX 換下來上Vbar. 配重. Vbar 的位置都一樣,原本自旋會倒, 停懸會後退那些"新帖美松快" 的症頭都不藥而癒.
Mini-VBar 在接線上因為體積縮小的關係. 接收過來的 AILE, ELEV, RUDD 訊號是用共用訊號線接在 RX-A 通道上.此通道注意不可帶 BEC 電力. 但問題在於官方的手冊上 (如下圖) 並沒有說明那一個應接那個訊號,官方網站線上手冊也沒寫.在跟台灣代理商求證後,終於把接的方式弄清楚了.
RX-A 通道在下圖中是中間右方的接腳最右邊. V 字LOGO 朝上.此通道有三支接腳, 由上而下是 AILE, ELEV, RUDD. 如果搭配訊號線的顏色則是
咖啡色/黑色 接 AILE
紅色 接 ELEV
黃色/ 白色 接 RUDD.
同時我也建議代理商能放張說明小紙條在盒裡, 這樣會讓使用者更清楚.
PS: 其實這接法跟泰式黃殼一樣.但泰式有寫手冊加註說明.而VBar 台灣代理商只是賣.也沒再加註說明,這反而讓使用者困擾.
450 Pro 佈線
已昇Pro,並完成校正。同時內建 EXPO取消,改由控設定。以及尾舵對集體、循環螺距補償之零度螺距校正。V-Bar 如果沒昇Pro,則中立點的集體螺距必須為0度,不然尾舵對螺距補償會失準。在Pro除可校正外也可分別設定對集體、循環補償的力道。
在線路配置部分,為了平衡 Castle Phoneix ICE50A 電變, 訊號線及接收都安排在另一邊.
因為接收為 JR-RG831, 受限於V-Bar附的訊號線長度.原本想安放在主齒盤下方的接收則改為直立在主齒右方的空間,採魔鬼氈加魔術束帶固定.而天線一採垂直向上,一採橫過後腳架下方.而RA01T的隱藏式天線則水平擺置,形成 XYZ主體接收平面.
因為miniVBar比3GX略寬,所以放不進機肚內。所以只能放升降導桿座,而我外接831接收,訊號線長度影響了接收的位置。而我馬達金插改4.0mm,所以機肚內是三支4.0mm金插。
未來VBar會支援DMSS解碼,屆時再把馬達金插改回3.0,置入機腹應會簡潔很多。
在mini-VBar及RG831接線端均貼上電氣膠帶,以防空中震動而使訊號線脫落而失控。
用電氣膠帶的考量是,只要定時更換巡查,要撕下來也方便.如有殘膠用酒精擦拭即可.
2012/09/17 福德首航試機
今天中午首次試機. OMG..自旋只能用讚讚讚形容.無論快慢....都不會倒.以下是VBar Pro 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8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60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ST2: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60, ST1:56, ST1:52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0
停止增益B:20
指數(EXP): VBar 0%, 控 : Normal : 40%, ST1,ST2 : 3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0
控制回路 30 30
註: ICE50A 也是裝側邊..這次換 VBar 只是把3GX 換下來上Vbar. 配重. Vbar 的位置都一樣,原本自旋會倒, 停懸會後退那些"新帖美松快" 的症頭都不藥而癒.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700E DFC HV 換裝 Mikado Virtual Flybar Silver Line (已昇級至 Pro)
而在 5.0 Expres 功能上.
1.只能調三種風格.及三軸感度,如下圖
2.Cyclic (AILE/ELEV) EXPO 預設為15% , 無法更動
3. RUDD EXPO 預設為 50%, 無法更動
而 5.0 Pro
1.風格可由 40-120微調.
2.原Express由遙控器透過DR控制的靈敏度,可以用VBar調整.建議 3D : 90, 航道: 80. 一樣可以由遙控器的DR 再調整
3.自旋速度可由尾舵的偏航比率來設定.預設 100 是指一秒自旋一圈.
另外在專家模式裡.
主旋翼部分還可再微調:
無控制作用區,升降舵預設補償,模擬副翼,指數(EXP)
尾旋翼部分
無控制作用區,加速度,P增益,I增益,停止增益A,停止增益B,指數(EXP)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補償: 循環補償, 零螺距校正,控制回路 30 30
今天中午首次 VBar Sliverline Pro 試機. OMG..自旋只能用讚讚讚形容.無論快慢....都不會倒.以下是VBar Pro 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8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86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ST2: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75, ST1:68, ST1:64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0
停止增益B:20
指數(EXP): VBar 0%, 控 : Normal : 40%, ST1,ST2 : 3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7
控制回路 30 30
10/3/2012
今天可以說是歷史上的今天.也是我玩 Vbar 裡以來心情最激動的一天.在700E DFC HV 由 3GX換為 VBar Sliveline 5.3 Pro. 先前都只先用預設值在飛, 頂多只調風格, 敏捷度(滾轉率), EXP取消由遙控器控來控制. 就覺700E DFC HV 它明顯不同,手感很清準很準,沒有多餘而無法預期的動作出現.而今天因為天氣不錯,微風. 換上 Rail Blade 696主槳及 Rail Blade 106尾槳後,進行下列試機動作.
1.自動微調 (Auto trim)
2.尾旋翼控制回路最優化
3.搭配Rail Blade 696/106的手感調整.
之前做自旋時有二個問題,一是雖然重心前後左右配平,在自旋時軸心也不會倒.但機子會慢慢偏右.二是左右自旋速度不一致.這二問題在今天做完1,2項調校後,都恢復正常.好像700E 又重生的感覺.以下就讓我來為大家整理整個調校過程.原來的設定請參考上面有紀錄.
自動微調 (Auto trim)
這功能主要在配平機子, 其目的不是讓你可以穩到放手停懸.而是在3D時,動作能更精準到位.以下是調校過程.
電腦準備動作
1.進入 VBar 電腦畫面. USB線連接VBar及電腦.開遙控器, HOLD, BEC 送電.
2.在VBar電腦畫面.勾選自動微調啟動.
3.BEC斷電,USB線分離.
進入VBar自動微調模式
注意:此調校要在無風或微風狀態下調校,不然會失準.
1.700E的螺距曲線,Normal,ST1,ST2,HOLD 我都是 0-50-100.
2.遙控器油門全開後,HOLD打開BEC送電.這時十字盤會在集體螺距+12度的位罝.並且跳二下.注意,這時油門不要回到負螺距, 不然VBar 會認為校正已完成.這時把搖桿回中立點偏上螺距約2度左右,準備起飛調校.
另 外.VBar 是認集體螺距曲線100%,而不是認油門100%.有些電變在校正油門時要全油門才會進入.但這時如果你的油門是 0-50-100, 螺距曲線也是 0-50-100, 這時VBar 會先搶先進入自動微調模式而不是電變油門校正.所以如果你是要做電變校正,可以暫時把螺距曲線STK IN : 100, STK OUT:50.
因為我的700E是飛卡斯特定速,Normal 是30一直線,Hold油門是在13%假停區,再用THRO CUT 給0的訊號,做雙重保險.為了調校,我暫時把HOLD調到0%.也就是卡斯特送電就進入準備狀態.
進行自動微調
昇 空後,用你平常飛行的轉速來進行微調.停懸約在你的視線高度左右,以消除地面效應.接著停懸在定點及定高度60秒左右.儘量不要大幅移動直昇機, 小量的修正OK.並且以每次2-4秒左右不動升降及副翼,它可能會漂移.2-4秒後修一下.來回數次, 約60秒後,降落,並且油門/螺距打到底(0%), VBar才會知道校正已結束.回到Vbar 電腦畫面,取消自動微調啟動功能.這時你會看 VBar紀錄著剛調校的結果.這樣就完成了自動微調程序了.
再度昇空試機,天啊..自旋會略為右偏的毛病不見了,非常準.接下來調整尾自旋左右速度.
尾旋翼控制回路最優化
電腦準備動作
一 樣進入VBar設定電腦畫面並接上VBar. 在尾部旋轉翼裡的專家選項中的左下角, 把控制回路”最優化”選項打勾.以主旋翼為順時針旋轉的直昇機來說.控制回路左方數值是控制逆時針旋轉速度,也就是尾舵往左打;右邊數值則是控制順時針旋 轉速度,也就是尾舵往右打.原來預設值是30 30.
在這裡再分享一下 Pro 尾舵設定裡,停止增益A,B 跟控制回路裡的左右數值的意義.以下都以主旋翼是順時針旋轉的直昇機為主.
停止增益A: 是指遙控器尾舵搖桿由右回到中立點的煞車力度.
停止增益B: 是指遙控器尾舵搖桿由左回到中立點的煞車力度.
控制回路裡左方數值代表遙控器尾舵搖桿由中立點向左再回中立點的行程反應速度.
控制回路裡右方數值代表遙控器尾舵搖桿由中立點向右再回中立點的行程反應速度.
數值愈大,小量的搖桿行程就有愈大的反應.
進行尾旋翼控制回路最優化自動微調
昇 空後,定點尾舵左右打到底自旋幾次.每次自旋約3-4圈再換邊.來回二至三次即可降落.這時Vbar 自動調校由原來的 30 30 變為 38 28.這時再昇空試機,吼.原本是順逆時針自旋速度不一,現在已很接近.再航道試一下,左彎的反應明顯靈敏很多.而右彎則略慢.所以我在降落後.把數值調 為 35 31. 再昇空試機,左右自旋速度OK.而左右迴轉的手感已很接近,讚啊.
搭配Rail Blade 696/106的手感調整
因 為在前幾項自動校正時,要左右自旋數圈,加上我同時換了Rail Blade 606/106.而鐵漢有提醒 Rail Blade 的反應很快.所以我把風格由75調到90(中等偏精準),再把ELEV/AILE DR/EXPO 由100/10->100/20. Vbar內建的EXPO(指數)為0.
Rail Blade 696/106這槳的螺距反應真快,尤其在改變動作時,螺距的反應是跟你的手,我個人認為是幾乎完全同步.或許有人說它太利,反應快不易抓.但我調整VBar 的風格由75->90時,就完全抓住它了.即時的螺距反應,手停它就停.
所 以我一開始調整EXPO 20, 反而是有點慢了.利度還在,變成中立點反應不明確.所以我又調回EXPO:10.各位可以發現我在調手感時,控的EXP都儘量縮小,用風格來控制,這樣可 以保有訊號的線性度. 再度試機.天啊,反應快, 利度夠.但VBar的控制又穩.讓我感覺700E自3GX換成VBar重生後,又再度浴火重生. 來回飛幾趟航道,動作的轉換即時到位.大P上下拉的破槳聲也很小,動力損失小.真是令人激動不已 .這好像第一次首翻那興奮的心情一樣.
目前 Vbar 的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90 (原8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86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控: Normal : 30%, ST1/ST2:10% (原2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87, ST1:82, ST1:76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5 (原20)
停止增益B:25 (原20)
指數(EXP): VBar 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7
控制回路 35 31 (原30 30)
2012/10/12
沒升Pro前.
1.Cyclic 有 15% EXP, RUDD 50% EXP無法取消.
2.無法改變滾轉率.
3.必須犠牲訊號線性度來改變各軸變化速度.
4.一段時間.中立點手感開始不黏手.
5.左右自旋速度不可調
6.左右煞車速度不可調
7.尾舵對循環,集體螺距補償不可調.
8.控如中立點訊號會飄,VBAR 死區不可調.
9.升降,副翼滾轉率不可分開調.
10.無法使用0-3通道.
11.十字盤在集體螺距上下限水平不可再精調.
12.無法根據槳的輕重來調反應度.
升了Pro後,你可以把Vbar 內建EXP取消為0,控的 ELEV/AILE DR/EXPO: 也為100/0 下用風格來調"黏手度", 用敏捷度調滾轉率那種在訊號維持線性度下,體驗那種穩定中帶利度的手感.
2012/10/17
今天針對 700E DFC 尾感度及在正負12度集體上下拉動作轉換時,尾舵會略為右跑的問題再微調. 同樣是調尾舵在專家模式裡對集體螺距(螺旋總距)的補償.
卡斯特定速飛行
Normal : 1700
ST1 : 1900
ST2 : 2100
螺距曲線 (+-12度)
Normal / ST1 / ST2 : 0-50-100
目前 Vbar 的設定
主旋轉翼:
-------------------
風格:90
敏捷度:86
陀螺增益:86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預設15%), 控(XG11) : ELEV/AILE Normal : 30%, ST1/ST2:1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100, ST1:95, ST1:90 <- 此為VBar 感度, 非控的感度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5 (預設20)
停止增益B:25 (預設20)
指數(EXP): VBar 0% (預設5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6, 循環:9, 零螺距:7 (預設螺旋總距22)
控制回路 35 31 (預設 30 30)
以下是這陣入的 VBar Pro 調機心得.不過這只是個人心得,供大家參考.
因為遙控器只是給Vbar 訊號, 再由 VBar 決定伺服要打多少. 所以保持遙控器訊號的線性度再來調機是很重要的.
當你在調手感時,如果覺得機子有點飄.這時有人會認為抓不住,反而加大 EXP.但這是 剛好相反.因為控的訊號給太慢,而造成機子反應慢.那種感覺不是溜.
所以建議把 VBar 內建的 EXP 都取消,就是在下圖中.主旋翼跟尾舵的專家模式裡的"指數".主旋翼是15%, 尾舵是50%都設為0%. 再來用控來控制. 而 EXPRESS 這內建的 EXP是無法取消的.
先把 ELEV/AILE DR/EXPO 先為 100/20,習慣了再調 100/10,習慣了再調 100/0
如覺太溜 (不黏手) 是用風格去控制, 一次以10單位來調整. 而不是改變遙控器的EXP.
而尾舵的遙控器 DR/EXP: 100/30-40 或 100/20.
1. 用控制回路調整左右自旋速度, 左邊調左旋, 右邊調右旋.
2. 用停止增益 AB 來調整煞車力道, 也就是遙控器尾舵由外側回到中立點時,VBar 要提高多少增益來煞車.停止增益 A 是調右旋煞停, 停止增益 B 是調左旋煞停.
3. 上下大P時,如在改變正負P會跑,則提高尾舵對集體螺距的補償.
所以在儘量保持遙控器的訊號線性度前提下
1.用風格來控制"黏手度",(滑溜度)
2.用敏捷度來控制最大滾轉率
3.尾舵用控制回路來控制左右自旋速度
這樣機子會更精準, 穩中帶利. 完全在你手中. 等於"實機模擬器", 每次的調整先飛一,二趟去習慣它.接著機子就跟你合為一體而完全同步, 享受"人機一體"的FU
2012/10/19
因為網路,USB接頭各種因素,而使更新/升級未成功而使Vbar 變"磚頭"怎辦? 不用著急, 請按照下列程序來操作.此程序只適用黑,藍二代VBar (大小V均適用), 銀河系列則要跟 Mikado連絡.
1.下載回復用VBar 韌體. 在這裡下載.並解壓縮至一目錄.(vstabi_recovery.urec)
Vbar 回復用韌體下載點
2.用USB連接VBar及電腦.
3.啟動 VBar 電腦端程式
4.選"文件/載入內置程式",選擇在步驟一解壓縮出來的檔案vstabi_recovery.urec
5.BEC送電,這時這個回復用的Vbar 韌體會開始上傳到VBar.注意,這Vbar 回復用韌體是不可以用來飛行的.
6.更新完成,再用On-line update至最新版本.這樣恭禧您的 VBar 就又活過來了.再重新調機,或載入你之前備份的設定檔後就可以再爽飛了.
訂閱:
文章 (Atom)
有關VBar 接電腦的注意事項,感謝HOBA的提點與分享。
VBar設定除了第一次設定要初始化外,也就是,(以下為 Windows 平台為例)
1、執行VBar電腦端程式。
2、VBAR接USB至電腦, 並確認電腦端上 USB燈號為綠燈。
3、開控、直昇機BEC送電。
這時 VBar 會初始化再進入設定程式.有點像電腦重新開機一樣.
其他設定可以在BEC已送電狀況下插USB接電腦,設定完也可直接拔,BEC不用斷電再開。
前提是 Windows 平台, VBar 設定程式要先啟用再插拔USB,而 Mac 平台則要先插 USB再執行VBar 設定程式.
初始化程序在下列情況使用,
1、在第一次設定
2、VBar開機後異常時使用,如十字盤亂跳。
3、改變輔助通道使用方式後十字盤傾斜。
4、其他異常未明狀況.
初始化程序除上述在接電後啟用外, 也可以在接上電腦後, 按下下圖右方中間在其他裡的"冷啟動(重新校正)"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