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GAUI X4 II 首航試機心得分享

今天中午首次試機.


天氣: 晴
風速: 三級,陣風五級
氣溫: 35度
相對濕度 : 58%
中午炎熱的天氣剛好測試 Talon 90A在機罩裡的散熱狀況。而五級陣風剛好考驗機體的穩定性及 VBar 的控制力及ServoKing 790S制動力及RailBlade 426 的御風力。



在福德中午熱風徐徐吹來,人走路感覺都會被風黏住。這樣的環境,用來首航也是對機子的考驗。因為前一天才完成基本地面測試,所以到現場VBar還要接電腦做飛行特性的調整,主要是取消主旋翼及尾旋翼禸建的 EXPO。首航相關設定如下,

遙控器: JR XG11, 接收 JR RG831

D/R/EXPO  :
ELEV/AILE Normal/ST1/ST2 : 100/0
RUDD : Normal :100/30, ST1/ST2 : 100/20
陀螺儀感度 : Head lock : Normal :47%, ST1:46%,ST2:43% (XG11鎖定是0-100)
集體螺距: +-12度
循環螺距: +- 8 度

油門曲線

卡斯特 Talon 90A 採定速飛行
Normal : 2400RPM
ST1: 2550RPM
ST2: 2700RPM

螺距曲線:

Normal , ST1,ST2
stk : 0.100
out : 0,100 ( -12度,0度,+12度)

主旋轉翼:
-------------------
風格:90
敏捷度:90
陀螺增益:60
無控制作用區:2
升降舵預設補償:8
模擬副翼:20
指數(EXP): VBar 0%

尾部旋轉翼
-----------------------
偏航比率:100
陀螺增益: Normal : 60, ST1:56, ST1:52
無控制作用區:5
加速度:55
P增益:80
I增益:60
停止增益A:20
停止增益B:20
指數(EXP): VBar 0%
扭矩預設補償:螺旋總距:22, 循環:9, 零螺距:0
控制回路 30 30

第一趟起飛,Normal 定速2400RPM。因為是定速,我習慣一開始推到中點也就是集體螺距0度的位罝並把轉速交由電變/電調來控制.原本的習慣是等轉速到了再輕輕一推就可以起飛。但可能是X4II重量相對重一點,要多推一點螺距才起飛。



這時風速約在四級左右。這時鎖尾正常,但2400RPM的轉速讓X4II有點搖晃,點頭。這應是500級的通病,轉速不足。於是我切到 IDLE1-2550RPM才稍為改善,再切到IDLE2 2700RPM 就一切穩定,鎖尾制動力也足夠。相較於JR NEXE6, 2500RPM 對航道已足夠。但對X4II 要到2700RPM,我個人才覺在四級風裡飛航道浮力才足夠。所以定速我會建議用 Normal :2450, ST1 : 2700, ST2 : 2800。



第二趟起飛,全程用2700RPM定速。測試左右橫移,高速航道衝場急彎。2700RPM均表現良好。但在四級風下由順風右彎轉逆風時,要比一般500級 補更大的螺距少能穩住高度,應是較大的機重比的關係。接下來+12度集體螺距拉昇,主齒盤並未出現定速追蹤的現象,表示卡斯特定速感度15工作狀況良好。 接者再-12度集體螺距急降再煞停,2700RPM+12度螺距的浮力仍舊讓機重比略大的X4II下沈了一下才煞停。我想這也是許多飛友不習慣它的原因, 才有人建議3D 要換4020/1100KV/1350KV 拉到3000/3100的原因。不過連續二趟下來,Casle Talon 90A 及 601(4020/910KV) 溫度都不至於燙手。我想艙罩應不用開孔散熱。



心得,

跟我飛亞拓的經驗完全不同.重點在螺距控制要很精準,不然會過頭。感覺是..慣性大..但循環反應又輕快即時,動作 的改變上可能因 ServoKing 790S的制動力加上RailBlade 426 的緣故反應很直接,但...要變換時因機體慣性會delay。也就是當動作轉變時的起始動作反應很直接,跟手度很高,手的壞習慣會明顯反應在機體上,但動 作要收尾時,因為略大的機重比會使動作轉換 Timing 有點delay。這X4II的節奏不太一樣,算是相當有個性的一架機子。不過我想等我習慣它後,應就可以利用這特性來劃出弧線優美的航道。



6/27/2013

今天是第二天試機,

天氣: 晴
氣溫: 36.5
風速: 4.7級
相對濕度: 55%

原昨天的定速值為

Normal : 2400
ST1: 2550
ST2: 2700

今天定速試機為

Normal:2500
ST1: 2700
ST2: 2800

今天用 定速2500RPM起飛,浮力明顯好很多。昇空後切IDLE1 定速2700RPM,在航道上的表現已可應付四級風。而手感也開始習慣X4II的慣性了,在航道過彎時,機頭略偏內與航向形成夾角,有點半洗碗公的味道在 航道上劃弧線時,ServoKing 舵機的制動力加上 RailBlade 426 的御風力形成的風切聲,只能說 ServoKing 和 Rail Blade 426用在X4II這架猛獸上實在太完美了。

而亞拓6S3300/40C電池,5分鐘全程2700RPM下來為3.85。X4II 我個人覺就好像我的Cerifo 3000一樣,6.9的車重比略大,但上了4500RPM, 29kgm, 220匹,依然有"貼背感".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亞拓 450 Pro V2 第十五道改工法-換裝新型主橫軸

隨著 450 級動力的提昇,主橫軸組的設計也要再改裝強化。而亞拓新出的新型主橫軸改裝組 H45H005XXW 450新型橫軸 這主橫軸組強化的地方在於,

1. 整支主橫軸規格都為4mm,而止推的固定方式跟700EDFC一樣,是將止推安置在二個培林中間。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止推在側向應力上的負擔。
2. 橫軸螺絲由原來的M2x6mm換為M2.5X6mm。在強度上明顯的提昇。

此改裝套件內附有新型主橫軸一只、新型止推一組、M2.5mm螺絲二隻及螺絲墊片和黃色墊片,其他則要沿用原來零件。



而在安裝時,培林沿用原有450的培林。所以原有培林要先拆下,可以用噴火槍加熱。



加熱後,只要用起子輕輕一推不用敲就可以把外側培林推出。



一年二個月,這支主橫軸從新機到現在已完成它階段性任務,不過它還有最後一項任務,就是把內側培林推出旋翼夾,原則上理應輕推就可推出,但如 果輕推沒有反應,在加熱完後這時因為外側培林已推出,所以可以用驥雲大分享的方式,我在這裡是原有舊主軸套上布再輕用槌子輕敲即可以推出原有培林。



接著把培林用酒精把外觀及殘膠清潔乾淨,但如有不滑順則建議更換。



而新型主橫軸安裝順序依序由內側靠旋翼夾內側往外為培林、止推軸承、墊片、培林、螺絲墊片及螺絲,如下圖所示。



而安裝時,可以先鎖上一邊螺絲,記得要上膠,再搭配亞拓的橫軸扳手鎖緊。



接著在橫軸上塗上少許潤滑油。



接著按順序先把一邊的零件一一疊上,而止推一樣要注意內外不同及方向性,以及上合適的潤滑油,記得潤滑油要上滿整個溝槽。在這裡我是使用RCM的止推專用潤滑油。



接下來依序把培林、止推置入。而最外側的培林我習慣不上膠,這樣在下次保養時橫軸抽出時,外側培林也會帶出。再來把橫軸穿過旋翼頭。



另一邊也用同樣步驟,把培林、止推一一疊上,最後橫軸應要跟最外側培林切齊,再上膠鎖上螺絲固定完就可以試機飛行了。



而原來450 Pro V2的止推設計是在最外側,因為內徑公差關係而旋翼夾會有點上下虛位。現在換裝新型止推,原有內徑公差產生的虛位沒了,這樣在飛行時手感能夠加直接反應你手的動作。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我心目中理想的 700E DFC HV Pro



再一個月,這架700E DFC HV (以下簡稱700E) 就要滿週歲了。時間過的很快,現在手上還感覺到那時700E 第一次昇空因緊張、興奮而留下的餘溫。心想,這才叫電直啊。而一年很快要過去了,而在這一年裡,這架700E 也經過了幾次改裝,而成為我理想中的 700E "Pro"。

一、艙罩改換鋼鐵人樣式

而我是視覺系動物,當然在外觀上不能不下點功夫。現在鋼鐵人III 正夯,當然我的座駕也不能錯過。純手工打造的鋼鐵人機頭罩加上客製化的簽名。無論是在空中,抑或是在地面都殺氣十足。而且流線的外型能有效降低風阻,加上軟硬適中的艙罩固定橡膠環,在拆裝都很順手。



二、旋翼頭採低重心,低阻力的DFC旋翼頭組。

DFC 旋翼頭組在700E上發揮的淋盡致,動作反應快而直接。加上可調式孔位的DFC十字盤,讓700E的操控同時兼具反應快速及操作細緻的優點。



三、動力心臟採Align 800MX/520KV,Castle Phoenix ICE2 HV搭配 RCPROPLUS Super X6 馬達金插

原700E 的動力是搭配750MX/540KV,雖已可滿足我飛航道的需求,但800MX/520KV高扭力特性,在航道也提供優異的動力輸出,尤其在高度改變的過程感受尤其明顯。而在扭力足而轉速持續不掉轉下,讓700E的動力更上層樓。



而有了強大的動力,當然接頭(油路)也不能省,800MX及Caslte HV ICE2 120A 在搭配RCPROPLUS Super X6下,提供更好的電流品質。



四、新型升降導桿固定座

嵌入耐磨材質。使得升降導桿的運作更為滑順。

升降導桿座照片

五、整合式主軸、舵機固定座

700E 一個不錯的設計在於它把主軸固定座、舵機固定座整合在一起。這對整體的強度有著很大的幫助,並且CCPM由過去的雙推拉改為直推。搭配高壓舵機的高扭力,在整體的制動力上有著絕佳的表現。



六、動力傳送主齒、尾驅主齒、前後傘齒換裝為黑色加強型

新型黑色主齒為 CNC M1斜齒,比原有白色M1斜齒在規格上加厚。在動力傳輸上更能抵抗傳輸時因大扭力而產生的變形。



七、Rail Blade 696

第 一次使用 Rail Blade 696,忽然感覺700E變的輕盈了。反應好似450,但又有700E的穩定。而它特有的楔形翼尖,在動力上損失更小,在飛行上更為安靜。搭配 VBar Sliverline Pro 的模擬副翼功能,讓700E的跟手度變更好,如同700E就在你的掌控之中。



八、尾波箱更換黑色加強型尾傘齒及採雙推拉系統

雙推拉的控制方式在精準度上因為虛位變小了而有明顯的改善,加上在動力傳輸上更換為黑色加強型尾傘齒,在動力傳輸效率上又更為提昇。



九、Rail Blade 105 尾旋翼



十、鋼鐵人的飛控中心,制動力核心換裝 VBar Sliverline Pro 5.3.4

VBar, 一個值得你去體會的系統,為何VBar 要這麼貴? 我想這問題別人無法給你答案。只有你親身飛過才知它的價值。如絲綢般滑順的操控感,介入修正於無形。精準, 穩中帶利. 完全在你手中. 等於"實機模擬器",機子跟你合為一體而完全同步,享受"人機一體"的FU。



十一、鋼鐵人的飛控系統- CCPM舵機、尾舵換裝 ServoKing 880/896i

在 那圓潤楔形倒角滾邊的外型下,卻藏有超規的扭力及速度。而在試機中令人驚嘆的手感,至今還殘留在手上久久揮之不去,怎...有這種舵機! 而這組黑色的BLS880,紅色的BLS896i, ServoKing全球限量發行僅100套時,腦中閃過一句英文-The Art ofServo。在硬調冰冷的舵機中加入軟性的視覺色調,讓舵機也能成為藝術品。之前ServoKing 舵機給人的感覺是動作明確、耐用、虛位小。而880/896現在是動作明確但又帶Q度, 手感細緻滑順又到位, 讓一般人也可以在訊號線性度提高為前提下,感受人機一體的FU.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GAUI X4II 組裝日誌(三)-電裝走線篇

一、電變/電調 Castle Talon 90A 安裝。

這次主要在CCPM舵機的選擇上選用 ServoKing 795  (以下簡稱795) ,它是高壓舵機,電壓是6V~8.4V。795 在操作時,電壓如低於6V易發熱,如BEC電壓低於5.5V超過三分鐘就有燒毀的風險。主要是電壓不足時,馬達在推進時會來回抖動,進而產生高熱。所以在 BEC的選擇上,必須走至少7V高壓,而供電流至少6A。

我手上原有 Castle Phoenix ICE 100A,但BEC 只有5A。所以這樣必須再外掛BEC,如JETI SBEC。在走線上的複雜度及成本考量下,我選擇了BEC具9-20A 的 Castle Talon 90A(以下簡稱CC90A)。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是它沒有 Log 的功能。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在安裝前油門線先用蛇管包覆好。



接著把電變/電調安裝座及下方的電池固定座打開,主要是為了馬達線及油門訊號線要走機身裡面。



等下油門訊號線要穿過這孔位往機身內走線,所以先用電氣膠帶做防磨損的貼附。



前後二側都要貼以防油門線到時磨損。



因為等下油門線要採略彎曲的角度進孔洞,蛇管略硬不好彎曲。所以油門線在靠CC90A出口側,先用電氣膠帶包覆防止穿過安裝座孔洞時磨損。



接著準備固定CC90A,因為X4II 的艙罩空間有限。如果用標準的方式在CC90A下方用雙面膠式的魔鬼氈會太厚而無法罩上艙罩。所以我用3M塑膠專用薄形雙面膠直接把CC90A黏在固定座上。

但要注意,這3M雙面膠黏性很強,不要全上。只要二小塊,並試放不要黏到固定座上的螺絲。這樣要拿下來時,只要用刀片從側邊輕輕劃二刀就拿下來。因為CC90A也是會用束帶再輔助固定。



為了要靠近馬達以爭取空間,CC90A採以電池端靠馬達側的安裝方。因為如以馬達端金插靠馬達側,必須留有金插的長度,這樣會再前推。在黏合之前,建議先 用束帶臨時固定,再罩上艙罩來檢視干涉的程度。在確認了合適的安裝位罝後,先把油門訊號線穿過固定座的孔洞後再把CC90A秥合在固定座上。



CC90A安裝好後,再把固定座打開,準備安裝馬達線。這可是歐系高級房車才有的前開式引擎蓋啊.



而使用的延長線尺寸為不含金插,不含焊入金插座的電線,電線的長度為96mm.



馬達線在靠馬達側出口先用蛇管包好,再以S形的方式走入固定座下方。



內側並在中間第二根鋁柱用束帶固定,而束帶頭記得轉至上側,以免干涉到下方的電池固定板。



前端再接上CC90A的馬達端金插。這樣在試機如要拆馬達線也很方便。



而從CC90的油門訊號線從固定座孔位下來後,沿著機身內側電池固定座上方走線。利用電池固定帶孔位後端用RCM束 帶固定在內部,也就是束帶穿過孔洞綁住油門線,再穿出來連電池固定座一起綁。一開始綁好,不過束帶這是在外側是二層重疊,略厚,較易干涉到電池板。所以把 束帶慢慢轉,把二層重疊的部分轉進機身,外側只留下單層束帶,這樣就不會干涉了。而電池固定帶則用孔位前半段也不會影響,而另一邊則用束帶固定在機身後下 方鋁柱上即可。



二、CCPM舵機795安裝

在一開始X4II 決定要使用795當CCPM舵機時,就發現因為795的尺寸高度太高而先緊急分享了改裝文。
GAUI X4 II 配置 ServoKing 795 改裝分享

因為795舵機耳下27mm, 而X4II 舵機座至側板的垂直距離為23.5mm.考量在組裝上的差異,795至少要前推4mm才是最佳距離。而在之前分享配置文章時,因為當時舵臂是用亞拓D5AF的舵臂,試裝出最佳的舵機座位罝為前推至底再後退2mm。

但這樣舵機座的四顆螺絲其中三顆會被795擋到,意思是當鬆開舵機座四顆螺絲,微調到拉查垂直時,先鎖上一顆螺絲定位,另外三顆則稍為鎖上。接著須把795再拆下來,把舵機座螺絲上膠重鎖。

這樣繁鎖的過程,所以我在後來改採把舵機座後推到底,加上舵臂孔位移至第一孔。因為亞拓D5AF擺臂,原前推時第二孔16.4mm, 而在舵機座後推時,改鎖第一孔:19.6mm,2,3 號舵機 (以VBar為參考) 的球頭前裝。但這樣先行試裝下來,VBar的循環螺距8度時為66左右。這樣的解析度不夠,在手感上會感覺不順手,而且CCPM拉桿也沒有垂直。

但D5AF的外第二孔的距離為16.4mm,VBar的循環螺距8度時為86左右。距離X4II 建議最推CCPM舵臂長18mm有一定差距,所以我找尋手上適合的舵臂。後來我找到了原在795中附的舵臂,它的內二孔距輸出齒中心點距離為17.8mm,這距離太完美了。

但這舵臂長度太長,如直接使用會干涉到側板,所以要做適當的裁切。於是用鉛筆把要裁切的距離先做好記號。



另外,如果用斜口鉗來裁剪,擔心會有內傷,打算用手持式電鑽來切割。所以先行把舵臂固定在 PROXXON 吸盤式球形虎鉗。



接著用 PROXXON 50/E 手持式電鑽搭小型砂輪裁切片,轉速調至約10,000 RPM 左右,順著記號輕劃過去就裁斷了。建議要把砂輪片裁切捐失的厚度要估算進去,這樣才不會裁太短。



裁切完再用銼刀做外型上的修整就完成了。



接下來先行試組,在試組前先把X4II前端墊高至機身水平,因為X4II 是略為前傾的機身,預防等下在量測會有視差問題。



利用簡易的氣泡式水平儀檢測機身是否已水平,雖然這對等下量螺距時影響不大,但如做到精準,對於數位式螺距規的準確度也是會有幫助。



機身調整好前後水平後,把舵機座後推至底,檢視球頭前裝的方式是否CCPM拉桿可以調到垂直,因為這樣如行的通,就不用為了要鎖舵機座的螺絲而要拆舵機 了。結果事與願違,要有最佳拉桿垂直度,要把舵機座前推至底再略退一點,並且球頭要採內鎖方式。誰叫我中了 ServoKing 795 的毒,這次組 X4II 為了要把795安裝上去花了不少時間。在假組時,也利用量角器來測量拉桿是否垂直。



在確認舵機座位置後,因為前推時固定舵機座的四顆螺絲被795擋到。(OS: 誰叫我自己手癢要用795),先把795拆下,準備把舵機座的螺絲上膠鎖定。在鎖前再確認上下座的平行度。



接著再把舵機座螺絲逐一轉出上膠再鎖緊。



再來調整795的球頭方向,它是用M2x10mm圓頭搭配M2止滑螺帽,也是適當力道轉到底就要停。



接著進 VBar 的設定/修定上舵臂調中立點,795 有些人遇到使用舵機測試器抓中立點,跟在VBar 在設定/修定的中立點會不同狀況。這次我也是遇到了,所以我還在以VBar 設定/修定裡的訊號為中立點基準。



接著同樣在 VBar 設定/修定裡搭配十字盤配平器量十字盤水平。在這裡分享一個小地方,就是在配平完十字盤後,我都會到設定\ 螺旋總距(集體螺距),先抓100單位,看十字盤在上下全行程移動時有無未水平的地方,有的話可以先做正負P的十字盤水平修正。因為12/13度的集體螺 距大約小於100。所以只要在100以內都保持水平即可。不然等上了旋翼頭,上了主旋翼,量好集體螺距如才發現十字盤在正負P時十字盤未水平,又要再拆旋 翼頭一次。



接著就按一般VBar 調機標準程序,調好集體螺距0度,集體螺距+-12/13度和循環螺距8度。這樣集體螺距+-12度為83, 循環8度為78,算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



調好後,算是告一段落,可以先行把CCPM的線路先整理好。再檢視一下CCPM的垂直度,應是沒有問題。







在CCPM舵機走線前,先用電氣膠帶把後方側板包好,以免訊號線被側板磨損。



再來把CCPM舵機三條訊號線方向順一下再固定在後方上半側板內二側。



三、尾舵機 795i 的安裝

接著是尾舵機的安裝,因為尾舵機選用 ServoKing 795i,相較於一般中型舵機略高的尺寸。所以我打算把795i 內縮,不採用原有的三角形舵機固定座加自攻的方式。改採M2.5x12mm螺絲由內而外加上M2.5止滑螺帽的方式來固定。



而在鎖定時,M2.5的起子剛好可以從另一邊側板上的孔洞穿過來鎖螺絲,而止滑螺帽則用M2.5 套筒(5mm) 搭配使用更加事半功倍。



以下是795i 鎖好的樣子,接著同樣在VBar 設定裡選好尾舵頻為窄頻並抓好中立點把舵臂暫裝上去。







這時再把795i 尾舵機訊號線再整理好的樣子.接下來就是上尾管調整尾滑套行程就可以昇空試機了。下一篇會分享尾舵調整,及首航試機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