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 : 偏光鏡
ND鏡:減光鏡,有ND8、16、32、64
ND-PL鏡:減光/偏光鏡,有ND8、16、32、64
GND鏡 :漸層減光鏡,又稱1/2 ND鏡。
以下就偏光鏡及減光/偏光鏡的用法做一分享。
偏光鏡(CPL/PL)
當鏡頭與光線入射角小於180度時,對於環境中會反射光線的物體如鏡面、水面,可以某種程度消去水面/表面反射的光線。如下方這張故宮南院在拍攝時上安裝CPL偏光鏡,由故宮南院主體建築下方的陰影可以看出太陽光是從左上方往右下方照射,這時光線與鏡頭呈一小於180度夾角,所以水面反射的光線被偏光鏡消除。
而下一張照片,由主體建築陰影可以看出太陽光由正前方來,這時偏光鏡無法起作用而無法消去水面反射。
一般傳統的偏光鏡是圓形,在地面拍攝時可以視所以地點及角度和方位考量,手動旋轉偏光鏡而找出最佳偏光角度。而如Phantom 4 Pro v2 使用的偏光鏡,雖然也是圓形。但只能在地面預先朝要拍攝方向先調好最佳角度後再昇空。因為昇空後就無法再調整偏光角度了,除非你手很長 。XD
而Mavic 2 Pro 使用的偏光鏡是方形的,其偏光角度已是固定而無法再調整,昇空後則要透過在拍攝點轉動機身來改變跟光線的夾角而達成偏光的效果,如上方分享的故宮南院。
減光鏡(ND鏡)
顧明思義,減光鏡是減少光線的進入,如以相同曝光量,這樣一來曝光時間(快門)就會拉長。而在靜態攝影中使用減光鏡的目的大多有下列三種狀況:
1. 慢速快門拍水流。
2. 上ND8/16,某種程度上可擋到一些散射光。會使成像略為"飽和"。
3. 在黃金時刻曝車軌時,那十分鐘內天光尚亮,以ISO100,光圈F4 或F5.6左右,快門應尚有 1/3-1/2秒。這樣曝車軌長度就太短,所以使用ND鏡把快門拉至 2-4秒來延長車軌長度
一般而言,大多會看到ND8、16、32、64。這數字有何意義? 就曝光而言用2的幾次方來計算降幾級快門,如 :
ND8 :降三級快門
ND16:降四級快門
ND32:降五級快門
ND64:降六級快門
如果這還不夠直覺,可以用下列方式計算,也就是把ND後方的數字直接乘上現在的快門速度即為加上ND上的曝光秒數,例如現在的曝光組合如果是 ISO100, F5.6, 1/60秒,則
ND8 :1/60 x 8 = 0.133秒
ND16:1/60 x 16 = 0.266秒
ND32:1/60 x 32 = 0.533秒
ND64:1/60 x 64 = 1.066秒
這樣是否計算更方便,例如在白天要長曝拍水流,如在調整了ISO,光圈之後,快門還有 1/30,那如果預計要壓到1秒左右的快門,要上那一片ND鏡? 1/30 x 32 = 1.06 秒左右。在一秒以下快門,大約就是比分母大一點的ND鏡。
而另一種在空拍機上的ND鏡是ND-PL,顧名思義它是ND+PL 二個功能做在同一張濾鏡中。因為在這種鏡頭、相機一體式的消費型空拍機,在濾鏡的設計上並沒有做可以二層相疊的濾鏡。所以如同時要減光+偏光時,就是要選用ND-PL濾鏡。原則上 CPL 偏光鏡按照偏光角度不同,有一到二級的減光效果,也就是差不多是ND2到ND4左右。所以可以看到下方最左方是CPL,中間是ND8,右方是ND8-PL。其減光程度很明顯可以看出,大約ND-PL8減光程度是ND8再加一級的ND16。所以ND-PL8、16、32、64,差不多等同ND16、32、64、128。
而下方這張竹北腐岩為了要表現水流律動的感覺,有裝上ND-PL32,所以快門減至0.8秒。
而十分瀑布是在中午11點多拍的,太陽在正上空。為了要長曝瀑布水流,使用了ND-PL64,差不多等同ND128的減光量。而因為有偏光功能,所以可以看到上方河道的反射消失了,可以清楚的看到河床。
把空拍機再降低高度,就可以看到十分瀑布因慢速快門而使水流如絲綢般傾瀉而下。
那是否拍有水面的照片都要安裝偏光鏡呢?像下方這張台南青鯤鯓鹽田,就刻意不上偏光鏡,讓鹽田反射著天光而有另一種味道。
所以,要搭配偏光鏡、減光鏡、減光加偏光抑或是保留反射的光線,端看拍照的人的想法。
2 則留言:
還沒看完先推,
google上真的沒有這樣整合起來的文可以給DJI玩家這麼清楚瞭解
您過獎了,班門弄斧,網路上高手如雲。小弟只是把這二年空拍心得整理在這裡,有興趣可以參考。左上角搜尋框可以輸入關鍵字進行文章標題及內文檢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