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腳仔瓦盤鹽田,一個最近很夯,拍攝夕陽落日餘輝映鹽田的最佳場所。只是它位於台南北門,如果在黃昏時分拍完再回台北,在時間上較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拜訪。這次南下在拍完月世界時,也安排來到這北門第一座鹽田,雖然無緣在黃昏時刻記錄它的美,至少這次先記錄到,未來有緣再次來拜訪。
井腳仔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在鄭成功時代,其諮議參軍 (應是文官軍師) 陳永華,因為觀察到當時傳統的煮鹽方式,除了效率不佳外,其鹽的味道也偏苦澀。所以教導居民採用『淋滷曬鹽』法,透過海沙與海水持續過濾出高濃度的滷水,再引至鋪滿 6mm 左右厚度的碎瓦片的鹽田上日曬。
因為使用瓦片的目的除吸熱,使『結晶』的速度加快外,加上滷水因此也不易滲漏,同時原本用煮鹽方式的苦澀的味道也沒有了,所以『改煎為曬』也就成為日後的瓦盤鹽田,也因此陳永華被視為臺灣鹽業始祖。
而當天到井仔腳時已是下午二點多了,雖然沒有黃昏美景可拍,但至少天空晴朗,霧霾不嚴重,加上海邊風速不快,很適合空拍機昇空拍攝,也算是幸運。空拍機在完成起飛前相關檢查,在確認衛星訊號、遙控器訊號、圖傳訊號、電量、相機設定及螺旋槳的檢查後,完成安檢,一切就緒昇空了。先來幫小孩留下記錄,體驗一下在鹽田扒鹽的過程。
接著空拍機拉昇至可以拍下鹽田全景的角度,記錄這鹽田的配置。當天天氣晴空萬里,但又帶點風速,這樣的好處是空氣擴散條良好,較不會有霧霾沈積,而且視線距離至少在 16 公里上。
鹽田一隅,很貼心的有一瞭望臺,讓地面攝影的同好能有一個高角度的視角可以拍攝黃昏時的美景時刻。
鹽田中間有一小塊區域是可供遊客下田的體驗區,部分區域仍是正式在曬鹽的區域,是不可以進入的喔!在前方 (也就是照片左方的道路)都有標示。
鹽田部分區域,仍是在曬鹽,是沒有開放遊客進入。
從另一角度來觀看鹽田全區,可以看到周圍許多的漁塭。
而一旁的興安宮,供奉著紀府千歲,200年以來一直默默的守護著地方的平安。
除了空拍外,在地面上也用了 iPhone 12 Pro Max 拍了幾張作品,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氛圍,只可惜沒有日落時分那個低色溫的粉紅氛圍。
雖然天氣晴空萬里,幸好當天有點風速,由海上吹過來的風帶點沁涼的涼爽感,讓人不會感到太悶熱。因為剛剛車由國一轉台 84 快速道路時,雖然一路車速差不多,但看胎壓偵測器的胎溫由 50 度一路下滑到 45 度,表示今天由海上吹來的海風是涼爽的。不過希望下次能有機緣再次前來記錄它在日暮時分的身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